攻守之势异也--中日AGV机器人发展演变
日本AGV随着今年来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逐渐被看准,现在,物流机器人时代已经开始了,大家来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!
众所周知,日本素有“机器人王国”之称,在国产AGV还没得到蓬勃发展的时期,向来是我们“引进来”,如今中国AGV企业想要“走出去”拓展日本市场,外行人看来可谓是举步维艰,而如今却却处处是契机。
日本市场:AGC的全盛时期
日本在1963年首次引进AGV,其第一家AGV工厂于1966年由一家运输设备供应厂商与美国的Webb公司合资建成。1976年后,日本对AGV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,每年增加数十套AGV系统。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,日本对AGV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,使其技术复杂程度和车体的复杂程度均得到极大的简化,发展出AGC(Automated Guided Cart)产品。以日本为代表的简易型AGV技术,或只能称其为AGC(Automated Guided Cart),该技术追求的是简单实用,极力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,该类产品完全结合简单的生产应用场合(单一的路径,固定的流程),AGC只是用来进行搬运,并不刻意强调AGC的自动装卸功能,在导引方面,多数只采用简易的磁带导引方式。由于日本的基础工业发达,AGC生产企业能够为其配置上几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功能器件,使AGC的成本几乎降到了极限。这种AGC在日本80年代就得到了广泛应用,1981年,日本的AGV总产值为60亿日元,1985年已上升到200亿日元,平均每年以20%的速度递增,1986年,日本累计安装了2312个AGVS,拥有5032台AGV,到1990年日本拥有AGV约一万台。到1988年,日本AGV制造厂已达47家,一路发展,日本的AGV在2002到2003年达到应用的顶峰。
简易型AGV技术在发展轻工业地区十分受欢迎,而日本厂商不仅仅停留在AGV的简化上,更是把AGC做到极致。日本AGC企业开始把AGC模块化,向国外输出AGC部件,通过出口模块化的部件来开拓市场,其中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是中国。
日本AGV企业的普遍特点是追求简单实用,一般适用于单一的路径,固定的流程,只是用来进行搬运,自动化程度不高。株式会社明电舍就是一个典例,成立于1897年的明电舍,推出的AGC套件正是定位于高扩展性的简易型AGV。从名字看这是一家与电力相关的公司,但其实明电舍在对电力业务深耕的同时,也在物流领域、汽车、水环境、ICT拓展业务,其中物流领域主要关注无人搬运车系统,以低价格的组合型销售为主,针对搬运物与使用环境为用户提供产品线选择,主要应用在制造业、电力、能源、石油化学行业。
日本企业大多沿用模式是各司其职,分层面完成交钥匙工程。即AGV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AGV和批量生产为主要目标,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AGV成套系统,并完成交钥匙工程。
中国与日本AGV进出口局面的扭转
近年来,不断有中国AGV企业走向日本,并取得突破性地位,一方面是应用场景的特征促成日本发展自己的特色AGC,而另一方面这也制约日本进入高端AGV领域。相比于此前AGC顺风顺水的发展, 更适应复杂场景的AGV显然不是日本企业的重头戏,时代的风舵已变,日本机器人还能一招吃遍天下鲜吗?事实上,由于劳动资源的短缺,日本也是机器人的消费大国。伴随电商物流需求旺盛,日本对现代化仓库需求也日增。据悉, 2017年度日本完工使用的仓库面积达966万平方米,到2025年日本新一代物流系统与服务市场约为3.9万亿日元,比2017年增长89.1%。在劳动力短缺无法化解的同时,日本电商市场正在扩大,自动化需求正在提高。AGC的使用受到了时代的限制,企业不仅仅是需要一个简单的搬运工,而是需要一个具有智能的物流系统专家,能够接受调遣,远程监控,信息反馈等一系列高级的反应模式,而这些智能领域的活绝非AGC能够胜任的。然而, 目前日本企业主要活跃在AGC市场,在高端AGV市场上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。
而另一边,是中国AGV(AMR)机器人的悄然崛起,无论是电商分拣、仓储物流还是无人配送,国产AGV产品已经是百花齐放的时期,国产AGV占据着国内90%的市场份额。而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(AGV)产业联盟、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统计,2019年度,中国移动机器人(AGV)市场规模达到61.75亿元(含工业类AMR),其中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,且2019年中国有超过15家移动机器人厂商走出国门,而日本市场正是AGV厂商布局海外的重要板块。
不难看出,无论在技术差距还是商业模式上,国产移动机器人(AGV)进军日本AGV市场都潜力无限,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代表“中国智造”的企业走出国门,分得万亿级日本物流机器人市场蛋糕。